中低风险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
近期,多只中低风险(R2级)短期持有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走高,部分产品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近10%,从而引发投资者的广泛关注。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走访多家银行了解到,不少银行的短期持有型理财产品最近确实取得了较高收益。
受访人士表示,这一现象主要由三大因素共同驱动:短债行情向好、“固收+”策略发力及新品“打榜”效应。但需注意的是,当前高收益难以持续,支撑因素具有短期性。长期来看,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,理财产品收益中枢下移是必然趋势。对投资者而言,需理性区分理财产品所展示的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的差异,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选择,避免盲目追逐短期高收益。
具体来看,交银理财灵动慧利9号7天持有C产品近一个月(6月4日至7月4日)年化收益率为9.63%,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5.06%;该产品为固定收益类,投资于债权类资产,并适当配置优先股等权益类资产和金融衍生品类资产。
此外,兴业银行手机银行App显示,一款名为兴银理财丰利逸动日开增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,截至7月3日,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8.642%。据悉,这款产品采用了“固收+”策略,仅配置少量权益类资产。另外,在杭州银行手机银行App上,一款6月13日新发行的产品,截至7月4日,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7.22%。
交通银行北京市海淀区一支行的理财经理表示,这类活期类理财(如7天持有期、R2级)的短期高收益,多与规模、成立时间相关:成立初期因规模小,前期积累的收益释放可能让单月或某段时间的收益显得较高,但难以持续。随着规模扩大,收益会被摊薄,中长期(3个月到一年)终将回归活期类理财平均水平(约2%)。
“近期中低风险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显著攀升,是市场短期波动、资产配置策略与营销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。”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,从收益驱动来看,债市回暖为基础收益提供支撑,近期短债市场表现强劲,高评级信用债和利率债价格回升,叠加6月份以来资金面宽松与降息预期,债市进入阶段性牛市,部分产品通过拉长久期或信用下沉策略进一步放大收益;同时,部分“固收+”产品配置了0%—5%的权益资产(如优先股、可转债),6月份A股市场情绪修复,这类资产的反弹显著增厚了组合收益,含权理财产品近1个月的年化收益甚至可达9%以上;此外,银行在季度末或新品发行初期常通过费用减免(如管理费补贴)、收益补贴等“打榜”策略阶段性抬升收益率,推动净值短期跳升,但此类效应不可持续。
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均认为,此类短期高收益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,不代表长期收益水平。投资者需理性区分理财产品所展示的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的差异,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、投资周期等因素审慎选择,避免盲目追逐短期高收益。
薛洪言进一步表示,2025年新发R2级理财产品平均业绩基准已降至2.55%,若资金仅短期闲置(7天至1个月)可适当配置;若为中长期需求,纯债基金或定期开放型产品收益更稳,同时需分散风险,搭配货币基金(保障流动性)与中长期纯债基(平滑收益)。
(文章来源:证券日报)
猜你喜欢
- 2025-07-10长沙银行:白晓被核准任副行长 彭敬恩被核准任首席风险官
- 2025-07-10“余程冬”被“骁米集团”挖角? 抖音短剧惹争议,回应来了!
- 2025-07-10见证历史!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,投资者大举押注AI!重仓国产AI的589520场内频现溢价,买盘资金强势
- 2025-07-10钧达股份续聘中汇及德勤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
- 2025-07-10今年6月太阳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电力来源
- 2025-07-10港娱国际进一步出售合共470万股源想股份
- 2025-07-10中低风险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
- 2025-07-10中国交建成功发行2025年第三期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
- 2025-07-09大智慧:公司目前未开展“稳定币”相关业务
- 2025-07-09东海证券两次因投行业务“栽大跟头”:一次导致历史最大亏损 一次浇灭未来几年IPO希望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