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易资讯

欧意易交易所正版下载平台,专为您打造安全无忧、操作简便的官方App下载体验。我们不仅提供直接、安全的下载链接,还配备了详尽的欧易意交易所App安装指南,助您轻松跨越安装难关,快速上手。在此,您将获得一站式、安全可靠的欧易交易所App官方下载服务,让您的交易之旅更加顺畅无忧。您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轻松获取欧易交易所app的最新版本,享受高效、稳定的数字资产交易体验。

独立直销银行模式受挫 邮惠万家三年半亏9.6亿 将被邮储银行吸收合并

欧易资讯馒头2025-09-24 12:00:118

  作者 胡群

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(601658.SH;简称“邮储银行”)于9月23日发布公告宣布,为优化管理及业务架构,拟吸收合并其全资子公司中邮邮惠万家银行(以下简称“邮惠万家银行”)。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,邮惠万家银行的独立法人资格将依法注销,其全部业务、财产、债权债务以及其他各项权利义务将由邮储银行依法承继。

  公告称吸收合并意在“实现战略整合”“优化资源配置”和“降低管理成本”,但结合邮惠万家银行披露的完整财务数据,自2022年6月30日开业以来持续亏损,且亏损额巨大,总资产与管理规模收缩,其独立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已然存疑。此举标志着这家承载着邮储数字化梦想的银行即将退场,也使国内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的格局从“三足鼎立”的构想,演变为中信百信银行“一枝独秀”的现实,引发市场对这类创新业态的深度审视。

  从高调入场到艰难求索

  邮惠万家银行的诞生,曾承载着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在数字时代破局的战略雄心。作为由邮储银行全资发起、注册资本高达50亿元人民币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,它于2022年1月7日成立,并于同年6月30日正式开业,获得了涵盖存、贷、汇、理财等全面的银行业务牌照,立志成为一家“服务‘三农’、助力小微、普惠大众”的数字银行。

  然而,美好的愿景最终让位于严峻的财务现实。根据公开数据,邮惠万家银行的发展之路自伊始便步履维艰,亏损持续扩大:

  2022年:开业即亏损

  尽管仅运营了约半年时间,截至2022年末,邮惠万家银行总资产为70.22亿元,净资产为48.38亿元(已低于注册资本)。在短短半年内,其实现营业收入1.01亿元,但净利润为-1.62亿元,呈现出“开业即亏损”的局面,高昂的初期投入效应立竿见影。

  2023年:亏损扩大,规模受限

  截至2023年末,邮惠万家银行总资产为149.86亿元,净资产为45.74亿元(进一步低于注册资本)。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.55亿元,但净利润为-2.63亿元,亏损额同比扩大。尽管其累计注册用户数达到2,055.82万人,AUM(资产管理规模)为289.83亿元,但庞大的用户群并未转化为有效的盈利,规模不经济的困境凸显。

  2024年:深度亏损与战略收缩

  2024年,困境加剧。其AUM降至217.28亿元,总资产缩水至128.28亿元,净资产减少至41.59亿元(持续低于注册资本)。全年营业收入降至2.43亿元,而净利润大幅下滑至-4.15亿元。这一数据表明,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增长乏力,更可能因计提信用减值或战略调整导致亏损额急剧扩大,生存挑战变得异常严峻。

  2025年上半年:减亏但难掩整体颓势

  截至2025年6月末,总资产继续降至120.05亿元,净资产为40.42亿元(持续低于注册资本)。上半年营业收入1.50亿元,净利润为-1.18亿元。虽然公告强调“同比减亏38.74%”,但这可能是在业务规模整体收缩、战略投入放缓下的结果。

  综合计算,邮惠万家银行自成立以来累计总亏损9.58亿元人民币,持续消耗着母行的资本投入。

  尽管投入巨大且背靠邮储银行,邮惠万家银行始终未能摆脱“获客难、盈利难”的魔咒,独立发展的商业模式未能得到验证,这成为邮储银行决定将其吸收合并的直接动因。

  独立直销银行生存拷问

  邮储银行此次对邮惠万家的吸收合并,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发展遇阻的缩影,标志着该业态的发展从理想步入现实检验阶段。

  回溯过往,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曾被誉为银行业颠覆性创新的方向。中信银行与百度联合发起的百信银行作为首家试点,开创了“银行+互联网”的混改模式。随后,招商银行与京东科技筹建的招商拓扑银行,以及邮储银行的邮惠万家银行相继获批,形成了“三足鼎立”的初期格局。

  然而,招商拓扑银行已于2022年宣告终止筹备,如今连续巨亏的邮惠万家银行也被合并,三大试点中仅剩中信百信银行一家继续独立运营。行业的集体困境揭示了其背后的共性难题。

  “三线竞争”的挤压:独立直销银行同时面临来自两大阵营的激烈竞争。一是母行自身强大的手机银行App,其功能日益完善且与原有客户关系紧密,极易产生内部协同冲突;二是大中型银行的手机App,尤其是工行、建行等国有大行,以及招商银行、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手机银行App;三是微众银行、网商银行等原生互联网银行,它们凭借先发优势、灵活的机制和深厚的生态场景,占据了用户心智。

  “规模不经济”的魔咒:银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。但独立直销银行从零开始,面临高昂的科技投入、风控建模成本和市场获客费用。在息差收窄的行业背景下,难以在短期内形成足以覆盖成本的资产规模和收入体量,长期亏损几乎成为必然阶段。邮惠万家累计超9亿的亏损正是此魔咒的又一例证。

  商业模式模糊:纯线上模式在服务小微企业和复杂金融需求时存在短板,其产品易与传统银行同质化,难以构建不可替代的护城河。

  百信银行之所以能成为目前的“唯一”,其独特的股权结构为其提供了双重赋能。中信银行的金融底蕴与百度的流量技术基因,形成了相对差异化的协同优势。它的存续,为市场观察独立法人模式能否最终跑通保留了唯一的样本,但其成功与否仍待时间检验。

  数字化转型的终极战场是能力内化

  当前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退、银行网点线上迁移基本完成,以及功能同质化问题共同导致市场饱和,银行依靠传统补贴或功能堆砌获客的模式已边际效益递减。中国手机银行市场的竞争格局正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价值深耕”,这一转变背后是金融数字化进程进入深水区。

  邮储银行吸收合并邮惠万家,并非对数字化转型方向的否定,而是一次基于财务回报和战略实效的理性校准。它向市场传达了一个清晰信号:银行数字化的成功,关键在于能力的“内化”与“重构”,而非组织的“分设”。

  从公告看,邮储银行的目的是将邮惠万家验证过的线上运营经验、科技系统与人才队伍整合内化至全行,赋能母行整体的数字化升级。这意味着,未来银行业的竞争,将不再是设立多少个创新子公司,而是看谁能将数字科技更深、更实地融入核心业务流程,从根本上改变成本结构、用户体验和风控效率。

  数字银行创新的目的不是打造一个形式上的“新银行”,而是要以更高效、更普惠的方式服务实体经济。如果一种创新模式长期无法证明其商业可持续性(如连续多年的巨额亏损),那么对其进行调整和整合就是一种必然且负责任的选择。

  对于仅存的百信银行而言,面临的关注度和压力将空前增大。它既需要证明独立法人模式不仅能存活,更能实现卓越的商业价值;也需要持续深化与股东方的协同,探索出不可替代的独特发展路径。

上一篇:泰格医药早盘涨超5% 公司海外临床运营业务呈现较快增长趋势

下一篇:汇丰将印度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超配

猜你喜欢

网友评论